柔滴隆乳以仿生「滴型」設計重建上胸漸層與乳峰位置。對於產後萎縮、先天基底窄、明顯左右差或外擴者,可藉由腔室雕塑+多平面分層提升上胸支撐、減少邊緣感並優化乳溝。醫師依胸廓寬度、乳頭至胸下緣距離、皮膚與軟組織厚度、肋骨弧度與活動度,客製容量與投影。
自然外觀:上薄下厚滴型,站臥變化更貼近生理
多層次技術:雙平面或混合分層,柔化邊緣減少假體感
穩定支撐:依胸寬選基底徑與投影,改善上胸空虛
衛教完整:風險分級告知與回診追蹤路徑
案例照片皆經書面同意使用,僅供衛教;任何手術具風險,需由合格醫師評估。


Sebbin柔滴隆乳是什麼?認證與材質
- 材質與形態:醫療級高凝聚矽膠(cohesive gel),滴型輪廓,上薄下厚模擬自然垂墜,降低波動感。
- 外殼結構:多層次矽膠外殼提升抗滲透性;每顆具批號與追溯資訊,便於日後維護。
- 認證與品質:通過歐盟 CE 與台灣主管機關核准,製程設置多重品管關卡與第三方檢測。
- 適配策略:依基底徑(Base Width)、投影(Projection)、高度(Height)與個人組織厚度選型,平衡外型與觸感。
- 與多層次植入搭配:在雙平面與筋膜下層次可兼顧上極自然與下極支撐。
柔滴與其他假體比較
| 項目 |
柔滴假體(滴型) |
圓形矽膠假體 |
紋理滴型(止滑紋理) |
鹽水袋 |
自體脂肪 |
| 外觀走向 |
上薄下厚,自然漸層 |
整體圓潤,上胸較飽滿 |
類滴型,紋理助止滑 |
邊緣感較明顯 |
最貼近生理,受吸收影響 |
| 觸感與支撐 |
凝膠穩定,柔軟與支撐平衡 |
彈性佳,依黏彈性而異 |
支撐中高,取決品牌 |
偏彈,水波感可能較明顯 |
柔軟自然,視供脂與成活率 |
| 位置穩定性 |
良好;仰賴腔室雕塑與術式 |
良好;術式影響較大 |
良好;紋理提升摩擦固定 |
中等;受充填與包膜影響 |
受重力與吸收變動 |
| 適合族群 |
追求自然曲線與上胸漸層 |
偏好上胸立體者 |
需強化止滑與支撐 |
考量小切口與預算 |
排斥異物或合併塑身 |
| 可調整性 |
可重修或轉換層次 |
可重修 |
可重修 |
可重修或換袋 |
可補脂,可能需多次 |
| 術後維護 |
定期追蹤,必要時影像評估 |
同左 |
同左 |
關注滲漏與邊緣感 |
體重變化影響體積 |
實際選擇依胸廓、皮膚厚度、生活型態與審美目標由醫師客製。


切口與植入層次
- 常見切口:
- 乳房下緣切口 視野佳、對稱性高,瘢痕隱於胸下皺襞。
- 腋下切口 胸部表面無疤痕,器械路徑長,需良好止血與牽開。
- 乳暈周圍切口 色差可掩飾疤痕,需評估乳腺導管與色素狀況。
- 植入層次:
- 肌下 假體覆蓋多,上極自然,初期肌肉拉扯感較明顯。
- 筋膜下 觸感佳、活動度高,對組織厚度有基本要求。
- 雙平面 上極在肌下、下極在腺下,兼顧自然與下極支撐。
- 混合分層 依上中下極不同需求做客製分層。
- 腔室雕塑:精準剝離與等離子/電燒止血,配合測試模(sizer)確認寬度與對稱,降低旋轉與外緣痕跡。

尺寸選擇與試戴方式
- 量測要點:鎖骨至乳頭距離、乳頭至胸下緣距離、胸寬、皮膚彈性、上胸軟組織厚度。
- 三參數選型:基底徑 決定寬度與外擴風險;投影 決定側面立體度;容量 影響罩杯與重量。
- 模擬方法:門診試戴襯墊、相片量化比對、術中 sizer 動態評估,綜合決策。
- 審美基準:維持鎖骨—乳峰—乳溝比例、乳頭朝向微上 5–10°、避免過度外擴或「上胸突起過高」。


Sebbin柔滴隆乳手術流程
- 醫師諮詢:釐清動機與預期,量測胸廓與軟組織,討論切口與層次。
- 安全評估:病史、藥物、過敏、乳房影像(必要時),規劃麻醉方式與風險分級。
- 術前標記:站姿完成對稱線、中心線與腔室邊界標註,拍照存檔。
- 麻醉與無菌:多以全身麻醉進行;嚴謹消毒鋪巾,降低感染風險。
- 腔室建立:分層剝離與止血,置入測試模校正寬度、高度與對稱。
- 植入假體:以套筒/漏斗輔助植入,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。
- 分層縫合:止血確認後關閉傷口,貼覆防水敷料,穿戴彈性衣。
- 復甦與衛教:觀察生命徵象與疼痛控制,說明回診時程與居家照護。

隆乳手術風險與考量
- 常見:出血、瘀青、疼痛、暫時性緊繃或拉扯感、短期不對稱、疤痕增生體質相關反應。
- 較少見:感染、血腫、包膜攣縮、假體破裂或滲漏、位置偏移或旋轉、乳頭感覺變化、需修正手術。
- 影像追蹤:必要時以超音波或其他影像檢查評估假體與周邊組織狀況。
- 降低風險關鍵:合格院所與無菌流程、精準止血、合適尺寸與層次、遵從術後衛教與定期回診。
恢復期與術後照護
- 0–72 小時:重點冰敷與止痛;手臂抬高不超肩;保持敷料乾燥。
- 第 3–7 天:可恢復文書與輕度活動;持續穿著彈性衣與胸型帶依醫囑調整。
- 第 2–4 週:避免胸大肌出力與擠壓動作;逐步增加走路與日常活動。
- 第 4–8 週:可循序恢復重訓與高強度運動;疤痕照護與防曬持續進行。
- 衛教重點:禁菸與減少酒精;睡姿以仰睡為主;出現疼痛加劇、紅腫發熱、滲液或色變,立即回診。


常見問題(FAQ)
一次手術需要多久?
約 1.5–3 小時,依切口、層次、腔室雕塑與對稱微調時間而定。
多久可上班與運動?
文書工作多於 3–7 天可復工;慢跑與重訓建議 4–8 週後循序恢復,依醫囑調整。
如何讓外觀更自然?
以胸寬決定基底徑、以輪廓目標決定投影;採雙平面或混合分層減少邊緣感,並精準定位乳峰。
產後萎縮適合嗎?
屬常見適應情境;術前評估乳腺與皮膚彈性,必要時合併提乳或調整切口位置。
需要按摩嗎?
是否按摩依醫囑決定。以腔室雕塑與術後彈性衣維持位置為原則。
哺乳與感覺會受影響嗎?
切口與層次會影響乳腺組織接觸機會;術前將依個人計畫討論,盡量降低不必要干擾。
如何選尺寸不會過大或過小?
依量測數據與試戴模擬,平衡胸寬、投影與期望風格;以對稱、比例與活動舒適度為優先。
可與自體脂肪合併嗎?
可於部分情況用於邊緣柔化或細節補體積;實際規劃依供脂量與目標決定。
如何追蹤與維護?
依醫囑定期回診;若觸感改變或外觀異常,及早由醫師檢查並安排影像評估。
本頁內容為衛教參考,非個別醫療建議;適應症與風險需由醫師評估與告知。